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

關燈
沈陽城中隨著張昭在明面上離開前往開原請海西女真四部首領“喝茶”變得暗流洶湧。

但由於遼東總兵郭令聽從陳師爺的勸告,要鬧事最少也得等朝廷的處罰下來。因而暗中約束著遼陽軍。

些許的怨言、不滿暫時都在壓制中。

而對於張昭安排的,由定遼後衛指揮使杜聲、定遼左衛指揮使江馬負責執行,詢問遼陽軍五千精銳有多少人願意隨張昭出關平叛之事,基本陷入停頓中。

大多數遼陽軍都是罵聲一片。

“想什麽呢?”

“他把郭總兵停職還想要我們遼陽軍效力?想都別想。”

“咳咳,別這麽說。張大帥總督五鎮軍務啊!胳膊擰不過大腿。”

大多數人不願意,但還是有小部分人願意。畢竟,跟著張大帥出關走一趟,未必上得了戰場,但是軍功、犒賞全部都能拿到。沒見寧遠軍、廣寧軍上下都歡喜的和過年一樣。憑什麽要跟著郭總兵一條路走到底啊。

郭總兵有好處不得先顧著定遼前衛?他們和郭總兵也不是休戚與共的一體。張大帥又沒有將整個遼陽中、左、前、後衛視為一體。



在沈陽城中“爭吵”之時,張昭的奏章於四月初一抵達京師。

為什麽張昭的奏章這麽快就抵達京師。要知道張昭於三月二十六日從遼陽率大軍出發,於二十八日抵達百裏之外的沈陽城,下令在此休整五日。

而就是昨天,三月三十日張昭才召集眾將校,將郭令停職。第二天奏章就抵達京師?

沈陽城距離京師一千五百餘裏,難道是飛過去的不成?

其實,真正的情況是,張昭二十八日抵達沈陽城確定韓家的情況後,就將奏章發出去。

三天的時間,公文從沈陽抵達京師屬於正常的水平。

張昭的彈劾奏章,在京中自然是引起軒然大波。一方面是張昭的“名人”效應。這個效應不僅僅是大明北直隸街頭巷尾的老百姓知道他,還表現在朝堂中的地位上。

另一方面則是奴兒幹都司的叛亂引起朝廷的註意。雖然只是小股的叛亂,但歷來這種事都是很敏感的。

譬如:大明西南地區經常有土司叛亂,其規模有多大?還不是小的很。但一經確認,朝廷大軍就會進剿。

如果正好趕上大明的文官重臣在當地坐鎮,那更不消說,必定是大軍壓上,迅速平叛。

所謂文官重臣就是大明官場的潛規則。大明朝對北虜,在明中期時還是武將主導著軍事行動。

譬如平江伯陳銳、保國公朱暉,他們都是配大將軍印出征。雖然有文官總督、太監監軍隨行,但基本的作戰方針還是他們說了算。

而在大明的南方,那就是文官主導所有的軍事行動。文人不知兵,這確實是普遍情況。但是大明的人口多啊,總會人才輩出。

譬如:弘治年間的秦纮、王軾。接下來還有王瓊,王守仁。

這都是歷年來大明南方的文官重臣。一旦有兵事,大明朝堂絕對是眾口一詞,讓他們率軍出戰。而這樣的文官重臣,同一時期都只有一個。

像秦纮於弘治十一年辭官,才有王軾冒頭。弘治十三年,王軾由南京戶部尚書,兼任左副都禦史,督貴州軍務,滅掉米魯賊。正德年間的王瓊調任兵部尚書之後,他舉薦陽明先生領兵。



所以,張昭的奏章抵達京師後動靜很大。

不管朝堂上的輿論,還是報紙上的輿論,大明京師沒有人把建州女真蘇護部的叛亂視為心腹大患。

這怎麽可能呢?

此時坐鎮遼東的可是大明第一名將:新秦伯張昭。而且,他麾下帶著新軍營三個團。

別說建州女真蘇護部叛亂,整個建州女真、外加海西女真叛亂,也就那麽回事。

實力更強的朵顏三衛都被新秦伯打得落花流水啊!這是實打實的戰功,人人心中有底。

當然,不怕歸不怕。反響、議論都還是有的。畢竟,張昭拖延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出兵。這裏面有沒有什麽內幕?

自弘治皇帝聽從張昭的建議後,大明朝的軍事行動只有少數人知道。這包括英國公張懋、兵部尚書、當值的兵科給事中。還有,就是禦前會議成員有知情權。

其餘人等一概不知。報紙上更別想抄錄奏章。只能憑空發揮。

弘治皇帝於第二日特意召開一次禦前會議商議此事。

禦前會議目前固定是在養心殿召開。各種配套的設施、建築都慢慢的齊全。

隨著凈鞭三響,弘治皇帝從養心殿後進來,三名閣臣,九卿、五軍都督們起身向弘治皇帝行禮。

“臣等參見陛下。”

“眾卿免禮。”弘治皇帝高居於禦座上,溫和的點頭。他最近氣色略微有些好轉。去掉令人望而生畏的早朝,和繁重的政務,他的身體開始慢慢的回覆。畢竟才三十四歲啊。正在壯年時。

但是,好轉的有限。他和張皇後夫妻感情深厚。這時間空下來,有些事情的次數未免頻繁了些。

照例是首輔劉健主持會議。劉老大人把情況說了一遍,道:“張昭彈劾新任的遼東總兵郭令,諸公以為如何?”

有時候,彈劾的理由,在大人物們眼中其實並不重要。

當然,這是因為張昭的理由找的非常好:郭令禦下不嚴,造成流放者死亡四十餘(能力不足),疑似和關外叛亂有關(不清白),所以請求將他免職。

張昭這個理由找得不好,劉老首輔這會可不會這樣問。他會直接批評張昭在瞎來,予以拒絕。

謝遷儀表出眾,一聲緋袍,“捧場”道:“張昭未免太目無朝廷。朝廷才作出讓郭令出任遼東總兵多久?他這就彈劾?”

謝閣老一句話,引起眾人無限的遐想。

所謂“朝廷”,在弘治皇帝屢次召開禦前會議之後,就是指的在座的諸位。

調原遼東總兵、定西候蔣驥出任大寧總兵是他們這些人共同作出的決定啊。張昭現在去遼東才不到四個月,就準備搞事,推翻這個決定。

這有點囂張吧?

不得不說,謝閣老的水平確實高,總是能找到非常合適的角度去說服人。

謝公尤侃侃啊!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